近日,我院娄在祝教授等在非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材料构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ACS Nano(文章链接)。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是贵金属纳米颗粒特有的光学性质,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贵金属储量稀少、价格昂贵,制约其大规模应用。近期研究发现,半导体等非贵金属材料也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且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目前报道的半导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材料的吸收峰大都在近红外及中红外区域,产生的热电子具有比较低的催化活性。而传统的元素掺杂很难获得具有可光区域表面等离子体吸收的半导体等离子材料。为此,娄在祝教授等提出用电子掺杂半导体构建表面等离子体材料的新思路。通过理论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研制成功在可见至近红外光范围内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Bi2WO6纳米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