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杨先光副教授等对二维材料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结构、探测机理、以及品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详细的分析,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期刊 Applied Physics Reviews(影响因子11.9;论文链接),并被编辑精选为 Featured Article。论文第一作者为林志滔博士后,通讯作者为李宝军教授、杨先光副教授。
在自然界中,偏振光主要来自于太阳光的瑞利散射。蜜蜂等昆虫都具有检测偏振光的能力,这得益于其复眼的功能。然而,人类的视觉系统并不具备这种感官功能。尽管如此,人类的创造力巧妙地通过光电探测器来感知偏振光,将光的偏振转化为电信号。这项技术突破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超越仅靠感官认知的世界。
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瑞利散射,偏振光普遍存在于地球表面,这凸显了检测偏振光并从中提取有关相位和偏振角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者对利用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制备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兴趣显著增加。这些二维材料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优势源于其不对称晶格结构所赋予的各向异性。这种各向异性不仅在光学特性中显现,也在电学行为中有所体现。该综述论文系统地对各向异性二维材料进行了分类,同时介绍了多种光学和电学表征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各向异性二维材料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不同结构设计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实现偏振敏感的基本机制。最后,该综述论文总结了现阶段的主要发现以及该领域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